今天给各位分享厦门园博苑攻略的知识,其中也会对厦门园博苑攻略 需要怎么游玩最好进行解释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开始吧!
厦门园博苑游玩一整天的时间都逛不完,那么休闲的时候到厦门园博苑该怎么游玩呢?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了一日游玩的最佳路线,选择一条感兴趣的路线再去游玩吧!
游览路线
线路一
线路关键词:中国古典建筑、地域风格景观
西门/南门—园博广场—园博大道—岭南园—北海园—贵州园—民族风情园—昆明园—情人谷—南宁园—江南水街—武汉园—岳阳园—济南园—西安园—嘉荫堂—呼和浩特园—郑州园—兰州园—河北梨园—天津园—迁想桥—厦门园—漳州园—闽台岛码头—闽台岛中心广场—金门园—杏林阁—清远桥—温泉岛—园博大道—出口
线路二
线路关键词:欧式风格建筑、地域风格景观
西门/南门—园博广场—岭南园—江南水街—民族风情园—兰州水车园—呼和浩特园—成都园—西安园—台湾瓜果园—荷兰风车风格建筑—法国风格建筑—泰国风格建筑—大草坪—大教堂—新加坡风格建筑—南非风格建筑—重庆园—青岛园—澳门园—园博大道—出口
线路三
线路关键词:闽南风格建筑、教育文化景观
市民广场—敏悟桥进—杏林书院—名校风华园—圣贤广场—仁爱广场—月光环—皓洁桥—龙岩园—杏林阁—金门园—厦门园(嘉园)—漳州园—骑楼街—莆田园—福州园—闽台岛中心广场—皓洁桥—月光环—出口
线路四
线路关键词:闽南风格建筑、教育文化景观
足音桥—圣贤广场—杏林书院—古文字广场—月光环—皓洁桥—龙岩园—杏林阁—金门园—厦门园(嘉园)—漳州园—骑楼街—莆田园—福州园—闽台岛中心广场—皓洁桥—月光环—出口
线路五
线路关键词:闽南风格建筑、地域风格景观
北门—温泉岛(泡脚池)—清远桥—龙岩园—杏林阁—莆田园—福州园—骑楼街—漳州园—泉州园—金门园—厦门园—迁想桥—天津园—石家庄园—水车园—郑州园—呼和浩特园—嘉荫堂—西安园—沈阳园—台湾瓜果园—园博大道—空明桥—北门出
景区入口
厦门园博苑有5个入口:园博苑南门(集杏海堤中段)、园博苑西门(靠近杏林大桥)、园博苑北门、足音桥入口(中航城附近)、敏悟桥入口(与集美区市民广场相邻)。目前,仅开放南门、西一门、西三门、北一门这四个入口。
售票处及检票口
售票处及检票口设置在园博广场游客服务中心、温泉岛入口、月光环检票口。
景区介绍
厦门园林博览苑位于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湾,于2007年9月23日正式对旅客开放。它是借助第六届园博会的契机而修建的旅游风景区,最大的特色是在海上建园,总面积达10.82平方公里,其中陆地面积5.55平方公里,为历届园博会之最。
园内九岛棋布,百园争艳,遥可看百舸争流,近可观鱼翔浅底,这是一幅“园在水中,水在园中”的优美画卷,漫步园中,没有车马喧嚣,只有风清月明鸟语花香的宁静,可谓“虽为人作,宛如天开”,是厦门这座“海上花园”另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。
这是一座展园精致、景观优美、生态和谐、海峡两岸风情浓郁、可持续发展的水上大观园。
1、首先进入园博苑,我们要参观的就是杏林阁,这也是这个公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,来到园博苑必须要登上杏林阁,不然不觉得来过园博苑。
2、登完杏林阁后,我们再来到园林的一角,这里有古建筑牌坊潘阳园,最显眼的是那四个大字,紫气东来,颇有气势。
3、走过牌坊,我们便要经过一座小桥,这不禁让人想起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,真是美极了。
4、除了看外面的风景,我们还可以进去屋里面看蜡像,真的很逼真哟,像真人一样。
5、园博苑还有花海,种了很多各式各样的花,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花,让你收获良多。
6、看完花海,我们还可以去看美阁园,一片绿油油的草地,让人很放松心情,继续逛美阁园,真的很有农田风景。
在厦门园博苑内的展园有很多,都各有其独特的风格,是全国多地特色建筑,游玩起来也需要花费不少时间,那么在厦门园博苑内的主要景点有哪些呢?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。
北方园
北方园位于主展岛的北部,这儿充分利用山体景观,紧扣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北方园林意境精髓,突出北方园林严谨的视觉控制轴线和庄重的风格,布局规整、富有变化,建筑大气稳重。
北方园区包括:北京(同和园)、天津(天津园)、沈阳(沈阳园)、西安(丝路源)、石家庄(河北梨园)、郑州(梨园飞歌)。
沈阳园
沈阳园的构建以清文化为主线,漫步一座曲曲折折的小桥,就能来到“颐和殿”。
“颐和殿”是仿沈阳故宫中的颐和殿来建造的,是一座坐北朝南、歇山琉璃瓦建筑。
丝路源
西安园位于北方园南部。它有一个美丽动听的名字——“丝路源”,取义为“丝绸之路的源头”。主景为一座巨大的花岗岩石雕,雕塑正面朝西,与丝绸之路延伸的方向吻合。
雕塑上的三个人物着装不同,神情各异。走在最前面带路的那位有着典型的胡人打扮。第二位坐在骆驼上,戴着尖顶毡帽的男子,从穿着长相来看,也像是大漠中人。
而最后那位男子面貌中正,身着披风,头戴官帽,是典型的汉人装扮。雕塑上的人物刻画典型生动,揭示了丝绸之路对民族融合、经济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。
梨园飞歌
郑州园内的花岗岩石雕设计特色以豫剧文化为主。南入口处,有三段白玉景墙的中间刻着一个“豫”字,豫剧是发源于河南的一种戏曲剧种,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。
景墙后面是临水而建的小型戏台,为木头结构,古色古香。戏台上有一个精致的木质透雕,中间是一个戏剧脸谱,两侧花纹的圆中心也是一个“豫”字。
旁边展示的是豫剧的三个代表人物:穆桂英、花木兰和七品芝麻官。里面还展示了一座汉白玉球雕,球上雕刻有五位梨园名伶,象征着豫剧中的常、陈、马、阎、崔五大流派代表人物。
河北梨园
河北梨园以“弘扬燕赵戏曲文化,共赏河北梨园春色”为主题贯穿全园,展示的是河北的梆子戏文化。梨园里设置了极具地域文化色彩的戏台,两边是观戏亭廊。
河北梨园内还种植了许多梨树,因此命名河北梨园。
天津园
来到天津园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“津门故里”牌楼。“津门故里”牌楼是在借鉴颐和园多宝塔牌楼和北京国子监牌楼的基础上,以天津文庙的棂星门牌楼为蓝本综合设计的。
缓坡上有一座仿古套方亭,是全园的制高点,也是全园的主景,从侧面看像两座,其实只有一座,名叫“宜两亭”,寓意天津、厦门两座滨海城市共同发展、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未来。
同和园
北京园位于北方园的最北边,又名“同和园”,地势北高南低。同和园的“同和”两字紧扣第六届园博会“和谐共存,传承发展”的主题,体现了海峡两岸同呼吸、共命运的美好意愿。
同和园的建筑庄重大气,色彩大多为金黄和大红,给人金碧辉煌之感。主厅屋面为单檐庑殿顶,是中国传统屋顶中比较尊贵的形式,常出现在皇家园林建筑中。
嘉荫堂
嘉荫堂是我国北方特色古建筑,是仿北京的小型四合院而建。为二进式四合院布局,布局严谨,取中轴对称模式,具有典型的北方特色。
以“间”为单位构成单位建筑,以单位建筑围合而成庭院,以庭院组合而成建筑组群,实现了建筑功能、结构与艺术的统一。
江南园
江南园位于园博岛的中部,占地面积约9.3公顷,共有10个城市展园。采用江南园林传统营造手法,布局紧凑,主要建筑以江南水街为轴线,采用“粉墙黛瓦”的建筑风格,濒水而建,充分展现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特色和古镇风韵。
江南园突出竹子、桃花等极具南方特色的植被,让人惶若置身江南,再现江南水乡特色和古镇风韵,充分体现江南祥和的水乡氛围和淡雅优美的景色。
江南园区包括:南京(南京园)、成都(古堰流芳)、济南(济南园)、长沙(长沙园)、武汉(楚乐宫)、苏州(苏州园)、宁波(宁波园)、岳阳(岳阳园)、南昌(南昌园)、常德(黍园)。
江南水街
江南水街,是以“大江南”的概念布置陈设的种种关于水乡的印象。设置了旧江南的一些店铺,有茶馆、米铺、伞铺等,呈现了繁茂江南的场景。
在这里,您将领略关于水乡的种种情怀,再现“江南无限好”的情景。
济南园
“四面荷花三面柳,一城山色半城湖”,是对整个济南园的真实写照。济南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,主要以大明湖为蓝本,参照历史名园遐园综合设计的。
走进园区第一眼便看到一座红柱青瓦八角重檐亭,赤金色的“历下亭”三字,它是仿乾隆皇帝的亲笔御书。
历下亭是济南名亭之一,原亭位于大明湖最大的湖中岛上。又因其是闻名遐迩的海右古亭,所以人们也习惯将整个岛的建筑统称为历下亭。亭柱上题杜甫诗:“海右此亭古,济南名士多”。
“历下亭”侧设有半壁画廊,小巧玲珑且古朴典雅,廊长约40米,廊内墙壁上嵌有济南著名景点的青石线刻画。园内假山高处还设有浩然亭,与历下亭遥遥相对。
民族风情园
民族风情园位于江南园的东侧,占地面积约3.4公顷,本展区设计突出我国多民族多风情的特点,以民族风情广场为核心,突出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主题,内部布置一条林间小路,作为各展区的公共园林部分。
民族风情园包括:兰州(兰州水车园)、呼和浩特(呼和浩特园)、昆明(孔雀之乡)、贵阳(蝉之歌)、石河子(挺进园)、拉萨(拉萨园)。
孔雀之乡
我们现在看到的被植物掩映的神秘佛塔群,就是以西双版纳著名的曼飞龙佛塔为蓝本设计的。
它是由一座母塔和8座子塔构成,乍一看很像是一丛刚劲挺拔的大竹,又像是拔地而起的粗壮竹笋,雄伟壮观。
每座小塔的塔座里都有一个佛龛,佛龛里有一尊佛像,8个金色小塔顶的塔尖上还有铜质的“天笛”,风吹过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。
蝉之歌
贵阳园以侗族文化为蓝本。侗族有三宝:风雨桥、鼓楼、大歌。
鼓楼是侗乡最主要的象征,侗寨鼓楼外型就像个多面体的宝塔,整座鼓楼都以木榫、木栓穿合,极富朴实之美。
风雨桥又称花桥,花桥中的亭楼造型与鼓楼一致,除石墩外,全用铆榫嵌合。而且棚顶都盖有坚硬严实的瓦片,凡外露的木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,所以这样一座庞大建筑,横跨溪河,傲立苍穹,久经风雨,坚不可摧,极富民族气质。
左手边的是侗族民居是干栏吊脚楼,一般为二层至三层。一层为厨房、养牲畜之用;二层为卧房;三层作为仓库和晒谷间,相当科学。
贵州肇兴侗族的鼓楼、风雨桥、干栏屋,构成了肇兴侗民的生活建筑圈。
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本文章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与我联系删除。